“生態旅游”一詞,最早的提出者是( ?。?。
A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
B、世界旅游組織(WTO)
C、斯坦福大學學者
D、國際生態旅游協會
生態旅游資源是開展生態旅游的物質基礎,是生態旅游者感受生態體驗的物質對象。
A、對
B、錯
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旅游行為,其宗旨是培養旅行者強烈的環保意識和環境危機意識。不僅要求生態旅游的對象是自然景物,而且要求游客行為要“環?!?,生態旅游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,有專家說,現在社會上對生態旅游就是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去的認識是片面的。據《新科學家》雜志報道,生態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歡那些珍稀動物,但游客們的行為其實害了它們。人類頻頻接近野生動物,會造成動物心理緊張,壓力增加。北極熊、企鵝、海豚和澳大利亞野犬.甚至熱帶雨林里的鳥類,都受到愈來愈大的來自生態旅游方面的影響,它們體重減輕,有的甚至死亡。
這段文字主要支持了這一觀點()。
A.北極熊、企鵝等野生動物愈來愈受到生態旅游的影響
B.生態旅游的對象受保護的程度不夠
C.現在社會上對生態旅游的片面認識違背了生態旅游的宗旨
D.生態旅游的對象與游客之間的關系很難平衡
國際上,最重要的生態旅游行動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、由132個國家1000多名代表參加的峰會,會議出臺了發展生態旅游活動的《魁北克生態旅游宣言》,會議舉行的時間是()
A、2000年5月
B、2001年5月
C、2002年5月
D、2003年5月
生態旅游,是一種高境界的旅游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。生態旅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愉悅感,即從悅耳悅目上升到悅志悅神。生態旅游的愉悅感與美學上所謂的審美感是大致相同的。
A、對
B、錯
關于目前我國生態旅游市場發育特點描述不正確的是()
A、基礎市場大而實際規模小
B、生態旅游市場正在成長,且發展很快
C、生態旅游市場游客都是具有高素質和經濟富裕的人
D、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是生態旅游的主要場所